如果你不介意的話,不妨讓我這個非Apple Watch老用戶來幫大家整理一下,你適合哪款Apple Watch。
通常情況下,我們購買一款數碼產品首先考慮到的因素便是它的功能性,也就是它能做什么。在我使用Apple Watch的過程中,我覺得它的核心功能可以分為三大類,分別是基礎、健康和裝飾。
1.基礎功能
Apple Watch作為iPhone的拓展設備,它的基礎功能便是可替代iPhone的使用場景,比如查看時間、接收通知、地圖導航以及Apple Pay。查看時間是手表最根本的功能,接收通知也是可穿戴設備最基礎的操作,但這里有個很關鍵的點是可以自定義通知權限,例如僅在手表上開啟短信、微信、郵件、支付寶等重要App的通知。這樣一來,在收到新消息時,便可以迅速做出“要不要拿出手機”的決策。
地圖導航的作用在Apple Watch的小屏幕上是非常受限的,但是當使用場景切換到騎單車時就會變得格外有用,同時也提供了一個更安全的騎行條件(配合AirPods體驗更佳)。而Apple Pay對于我來說最重要的作用便是綁定交通卡刷公交和地鐵,特別是在上下班這樣的高峰期,人流量非常大的情況下用手表刷公交或地鐵的效率,真的要比拿出手機刷高得多。
以上4個基礎功能,其實都是在解決一個問題:減少使用手機的頻次。
2.健康功能
Apple Watch可以提供心率數據、運動數據,還可以提醒你呼吸、喝水、睡覺,如果你長時間伏案工作的話,它也會提醒你站立。
除此之外,Apple Watch還有睡眠監測功能,其實很多智能手環也有這個功能。簡單來說,到點后手表會自動切換到勿擾模式,睡覺過程中也會監測你的睡眠質量,并通過數據反饋給你。但老實說,我個人是不用這個功能的,因為我不習慣睡覺戴手表,包括耳機也不會戴,除非是在非常吵的環境下不得不戴,比如大學宿舍……
另外,新款的S6還加入了血氧檢測功能,這也算不上是什么新鮮玩意兒,安卓這邊的智能手表,包括價格更低手環,已經有很多產品早就加入了這項功能。
3.裝飾作用
Apple Watch的搭配自由度非常高,這也是我選擇Apple Watch的一個重要原因,官網提供有多種配色、材質、表帶可供選擇。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的是,Apple Watch的表帶是全系通用,從第一代開始,到最新的S6,所有表帶都能夠共用。
同時,因為Apple Watch的市場占有率比較高,所以有大量的第三方賣家提供更多樣且更便宜的表帶可供選擇。
根據不同的服裝,搭配不同的表帶,這也是Apple Watch的一大賣點。
看完上面的介紹后,你對Apple Watch的用途應該已經有所了解了,接下來我再簡單介紹一下這4款在售的機型。
對于這4款機型,我把它們分為了三個檔位,第一檔是旗艦:S6;第二檔是中端:S5和SE:第三檔是入門:S3。
我正在使用的是新款的S6,芯片相比S5升級到了S6 SiP,處理器在S5的基礎上快了20%左右,屏幕低功耗全天顯示情況下亮了2.5倍,多了U1芯片,高度計升級為全天候監測,其它方面差別不大。對了,S6還加入了上面提到的血氧監測功能,是目前Apple Watch產品中的獨一份。
這樣來說,如果你覺得血氧監測功能和屏幕亮度非常有必要,那么S6就是目前唯一的選擇。
S5和SE有著相同的外觀和相近的價格,但是在功能性上,S5要優于SE。比如屏幕常顯(類似于手機上的息屏顯示)就是SE沒有的功能。以我個人來說,我是文字工作者,大量時間都是坐在電腦前寫稿,所以對于我來說屏幕常顯這個功能是非常有用的,低頭一看就能看到時間,省去了抬手這個動作。尤其是在臨近下班被叫去開會時,上司不會(應該不會吧)發現我一直在偷偷看時間,等待著下班。
所以如果你也像我一樣覺得屏幕常顯功能很有必要的話,那么S5比SE更適合你。
反之,如果你覺得屏幕常顯功能沒必要,那么SE的價格就更便宜了,特別是蜂窩版本,SE要比S5便宜一千多。
至于S3,當前價格僅有一千出頭,很便宜。但是,它畢竟是一款已上市多年的老產品,日常使用難免會出現卡頓現象。另外,S3也不是全面屏,屏幕邊框相對較寬,視覺效果肯定是不如另外三款的。所以,如果你只是想體驗一下Apple Watch,我覺得S3倒也還可以,因為價格足夠便宜,入手門檻很低。但如果你打算使用個兩年甚至更久,建議還是選擇另外三款。
這個問題,應該是大部分選擇智能手表的用戶都會糾結的問題。我來說說我的感受,我入手的正是蜂窩版,入手之前我的想法是晨跑不帶手機,但是買早餐用Apple Watch付款的話需要網絡,所以就選擇了蜂窩版。然而,入手之后發現手表上也是可以使用離線碼的,所以我很后悔……
所以,如果你沒有運動的習慣,或者像我一樣沒人聯系的話,就沒必要選擇蜂窩版了。
當然了,如果你業務比較繁忙,或者喜歡跑步聽歌的話,那蜂窩版就很有必要了。
哦,對了。再給大家說一點,我選擇Apple Watch的原因除了裝飾作用之外,還有一點是希望它能促使我運動。我是一個非常懶的人,很少健身和晨跑,入手之前希望可以借助它的運動數據和健康管理功能讓我變得勤快一點,結果失敗了!
所以,我在想一個產品到底有沒有價值,或許不在于產品本身,而是在于我們使用者。它可能改變不了你的生活習慣,但或許會改善你現有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