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說可以寫的東西還挺多,不過,考慮到編輯器的承載力,還是盡量精簡。
文中出現的型號基本都是聲音、品控、功能都不錯,且我能很快記起來的。
建議收藏,應該是可以給你提供一些選購上的幫助。
排序大致是隨機的,想起哪個寫哪個。
索尼WF-L900,即LinkBuds:
索尼察覺到有不少人(已形成理想的可投入研發的消費規模)在聽音樂時,也希望能融入真實環境,于是下功夫搞出“環形振膜”,成功商業化。其趣味性和實用性兼顧的“廣域點擊”讓友商們的“觸控”顯得不再時髦,此外,相對骨傳導和自家旗下的ambie earcuffs,LinkBuds的音質還更好,再就是同為開放式耳機,同樣都有自然松弛的音樂氛圍的前提下,索尼這款TWS的聲場更大,細節質感也更到位。但,WF-L900的佩戴也并非每個人都適用,比如我的左耳就在佩戴超過半小時后,產生壓痛感,此時需要微調。
達音科DTW-1000H:
充電倉質感中規中矩,開/關蓋時,欠缺足夠強度的“吸附力”,但蒙皮材料讓它顯得個性十足,且握持感優良,有較高的檔次感。耳機腔體的質感、工藝都很好,但缺乏個性。
音質是它的最大賣點,而且不只音樂音質,還有“游戲音質”。其“游戲音質”之高,著實讓我吃驚,高清晰無底噪、全透明無悶感、炮彈爆破時的震撼力都大大強化了“吃雞的體驗”,可以說是極具“臨場感”,若聲音開得夠大,會非常沉浸。
音樂音質是目前我手里近80臺真無線中,最強的,而且兼具音響性和音樂性,耐聽、霸氣、扎實。
音色略厚、各頻段較平衡,可以當成有線耳機去感受。
興戈APT7也很好,APT7的音質在“通透性”上更好(因線條感相對更明晰,低音量感相對稍少),以清晰度為標準,這兩個耳機近乎同一水平,但以密度、飽滿度來說,達音科的會再強些。
興戈和達音科這倆都可以說是當今TWS中的高音質代表,它們調音明顯好于幾乎所有消費級廠商的旗艦級TWS,是“質”的領先。
JVC也有款主打音質的TWS,定位旗艦,FW1000T,搭載木振膜,有著驚艷的低音和高音解析,只是價位更高。
天使吉米ECHO:
音質也很好,密度大,飽滿,均衡,柔和,也有很不錯的聲場,但這似乎不是重點,它的重點是,消費級廠商做不出來的“藝術感”,拿在手上就會有“治愈”的解壓效果,你看它那指示燈、機身輪廓、體積、重量、開蓋設計……很有品味,這種講究品味的TWS在國內還很很稀缺。
類似天使吉米ECHO這種顏值和音質都很好的還有日本FINAL ZE3000,售價較高,但因綜合品質很高,仍獲得了不小的人氣。
OPPO ENCO X2:
消費級廠商推出的,我手里現有的,綜合(功能、音質、設計感)水準非常高的型號。
音色很好(多種調音都有不錯的聽感),功能全面(具備音量調節),外形圓潤精美,ANC水準很高,對低頻部分的降噪很優秀。
除了太不耐擦和刮,容易沾染指紋或手汗,其余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槽點。久石讓調音是它的噱頭,但不得不說,實際感受真不錯。在TWS里面,拋卻密度感和動態,這個音質肯定是優秀的。
天龍AH-C830NCW:
是日本國在售的,目前綜合水準非常高的TWS,拋卻花里胡哨的技術名詞,它實際與索尼WF-1000XM4同屬一個檔次,但音色要比索尼動人太多,且ANC實力也挺驚人,其對中低頻和低頻段的噪音消除要好于我接觸過的幾款國產旗艦TWS。
它的商品完成度很高,對得起官方在日本那么大聲勢的宣傳(AKB48佩戴做廣告)。這次負責調音的是天龍非常老資歷的工程師,日方有大篇幅的報道開發故事,記得是用“橢圓形”振膜以及各種技術手段,實現了品牌方推崇的柔美與晶瑩感音色,這種聲音(挺像是在夢中的味道)與我們通常青睞的HIFI有線耳機不同,會讓人更快地放松與沉浸。
SIVGA M200:
千元內稀缺的近似EX1000高平衡感的平頭耳塞,使用了15.4mm的大型振膜,香檳金色鋁殼腔體,以及SIVGA頭戴耳機使用的高質感高強度插頭,將金屬的魅力得以淋漓盡致的展現。
充沛的中高音能量,以及0.1%@1kHz的THD,讓它有著可以匹敵千元耳塞的“純凈度”。
售價299元,是目前綜合性價比很高的進階有線耳塞,對人聲(醇厚)、古典(高透明度)都有強適應性,適合搭配各類耳放體驗潛力。
興戈EM2R:
作為HIFI圈現象級耳塞興戈EM2的繼承者,EM2R在初代唯美調音的基礎上,大幅提升了聲音的分離度和聲場。
比起初代,EM2R有著對更多音樂更好的適應性,以及對更寬音域更好的覆蓋能力。由于聲音素質實在過硬,它也成了2022年中檔(400到700元)HIFI耳塞的標桿級產品,有著舍我其誰的霸氣和魅力。
興戈EN1000:
近兩三年,從899到1099元,涌現了不少高水準的HIFI入耳式耳機。不過對選擇困難癥來說,這是個令人崩潰的事兒。因為它們貌似每個都很能打,也貌似每個都聲音好的嚇人!
那到底誰才是千元內天花板呢?思來想去,從品牌、包裝、設計感、聲音硬素質、音色多樣性、適配前端的多樣性和適配音樂的包容性等一堆角度去考慮……
最終察覺到興戈EN1000還是更合適的選擇。因為除了耳機線不夠柔順這一點,它把其余能高級的,能優美的,能過癮的,能麻醉你感官神經的各種東西都做到了2022年這個價位的近乎完美。
聲音方面,EN1000在這個價位段的幾款動圈耳機中,近乎于最雜食。它的中頻、中高頻尤其動人,酥麻+透亮,非常毒。此外,純凈度和力度感也很優秀。
總體上,它將音響性與音樂性結合的極好,也平衡的極好,不會出現因太追求音樂性而引發的過多失真,也不會出現因追求“自然”而滋生的平淡與乏味,更不會出現定性“監聽”而引發的偏硬或不夠悅耳的情況。
創新的插頭調音。
hzsound鈴韻:
有著比同價位森海MX375和蘋果earpods好很多的材質和音質,相對MX375,全頻密度增強,低音下潛更明顯,相對earpods,動態和音色表現力更優。相對原道9.9,余韻在密度、動態、低音、透明度和耳放驅動下的潛力都高出很多,代表了目前2022年入門級HIFI平頭塞的新標準。
hzsound腰鼓:
相對絕大多數棍狀微動圈耳塞,“腰鼓”的靈敏度更高,差不多是目前我所知的此類耳塞的最高靈敏度,高于FINAL E3000和E2000,算是一個突破。
有著規整的,類似球形的較大聲場,對樂器和人聲的位置表現有著超越常規此類耳機的優勢。
整體音色溫和,器樂分離較犀利,低音有相對競品有明顯強化的力道。
潛力大,適合接駁大推力音頻前端,這一點同天使吉米旗艦darling。
線材手感和質感優良,有裝飾性。
體積相對同類更大些。
天使吉米OLA:
低價位(198元)動圈耳機做出高級感調音的代表。適度犧牲低頻能量,但卻能換來較扎實的人聲和很好的解析,它初聽驚艷,有某種奇妙的懸浮感。
它是2022年很值得入手的氣質高雅的入門級金屬制入耳式耳機。
佩戴的過程需要多些調整。
鐵三角ATH-IEX1:
在萬元檔大品牌推出的旗艦耳機中,ATH-IEX1的流行味或是最濃!每當其余幾個高級耳機聽的我昏昏欲睡時,只要換上它,我的靈魂便會瞬間被喚醒。
IEX1在詮釋音樂中那些刺激你淚點和笑點的聲音時,會非常的“用心和用力”,這一切或許歸功于它那極強的動態,論動態,索尼、森海、JVC這些萬元旗艦沒一個比得上它。另外,動態爆表的同時,它聲場又大,中高音結像又華美、舒展,所以面對大多數人聲流行時,只有IEX1能令人血脈噴張。讓人“燃”了一遍又一遍……
森海塞爾IE900:
相對IE800,IE900的全頻密度、厚度、橫向聲場均有明顯增強,聲音因此變得自然許多,也更有溫度感(暖色),高頻不再如IE800那么冰冷或硬性的亮度強化,而是自然而然的延伸光澤和甜味,IE900有著硬實力換來的真實感“高分離度”,所有這些,都讓它徹底甩開IE40PRO、IE100PRO、IE400PRO和IE500PRO(這些個塞子我手里都有),繼而可以和索尼IER-Z1R宣戰。
IE900代表了森海迄今對動圈入耳式耳機音質的最高理解,硬素質層面,它可能除了低頻稍偏厚以外,沒什么真正意義上的瑕疵,聽感上,這塞子雜食性很高,但人聲和索尼IER-Z1R一樣,欠缺足夠強度的“潤澤”與“毒性”,這可能算是比較可惜的一點。人聲味道,目前似乎是國產耳機更擅長,還有AKG一些型號,不論低端、高端。
KINERA SIF:
5月上旬至今,做了大量新老耳機與各種前端的搭配體驗,期間又一次被KINERA SIF(2020年推出)感動到。一度感慨和疑惑這塞子的低音、高音和人聲怎能都那么過癮,而且價格才200出頭……
更為震驚的是對比森海塞爾IE900,兩者在三首音樂的輪番PK中,也并無真正意義上的“聽感落差”,且時常會誤認為兩者實力相當,一直到換上山靈M7(6500元)時,經過仔細對比,才察覺到IE900的結像更寬大,高頻更飄逸。然而,SIF的人聲總是更好,更動人,且低頻、高頻的量感與IE900也相差不明顯。所以,我可以說SIF就像是IE900的人聲增強,空間感適度降低版本。它在兩年前被我推薦,如今看來,更是值得認真和強力推薦了。
另外,SIF一如我兩年前對它的認知,推力越大,越酥麻過癮。
手機黨搭配小尾巴的話,要么山靈UA1(閑魚一兩百),要么山靈UA5(1000元)或是其他牌子的都可以。像這種又低價,又可以和超高端耳機PK解析的,建議充分挖掘其潛能,并盡情享受動圈發燒的樂趣。
山靈UA5(VGP2022 SUMMER金賞和企畫賞):
關于UA5,我發現越是對比(評測文結束后的體驗),越是能察覺它的調音之牛。
和KINERA SIF一樣,UA5也是在各種實驗中,被我發現它的內功之深的。后端是SIVGA SV021(999元頭戴耳機),分別搭配IKKO ITM03(一年前800元)、FIIO KA3(400元+)和FIIO KA5 PRO ESS版(1000元+)。
這里面,每一個型號都是我喜歡的,但科技在進步……不同用料不同定位的東西也總有差距或是差異。
在長時間的比較中,我發現IKKO ITM03那個曾讓我非常欣賞的中低音厚度和很不錯的中高音解析,已經不如眼下在售的飛傲KA3了,KA3真的是三頻能量十足,又凌厲,又強勁,很給力!但是,再換上更貴的山靈UA5時,有意思了……
粗聽幾分鐘,KA3與UA5實力相當的接近,兩者很難聽出真正意義上的動態與解析差距,不過,在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切換實驗后,還是會發現,SIVGA SV021在UA5上的潤澤感、空間感更好,換句話說,就是不論咋聽,UA5就是更柔美,更悅耳。
山靈一向標榜“韻味”,以往我并沒有太領會這句話,但如果你通過對比,真的會很有感觸,它似乎給每一個聲音抹上了一絲橄欖油,在很高的素質下,這些細微的柔滑也讓聲音變得動人許多,精美許多。
其實感受更明顯的是對比飛傲K5 PRO ESS版(小臺式解碼耳放),SIVGA SV021在這部耳放下,素質很棒,但高音有些許搶戲,且顯得生硬,換做我后臺粉絲的話,就是“刺耳”,不過,接駁山靈UA5時,這一問題不見了。此時的高頻柔和向上飄,不會有過大的銳度問題,整個聲音也因此變得更靈動和自然。
另外,SV021搭配IBASSO DC05、飛傲KA3、蘋果原裝轉接線時,也都沒有高頻刺耳的情況。但相對的,素質高且潤澤度也高的還是UA5,其千元級定價,現在看來也確實是值。
再說下飛傲K5PRO,這機器的解析是目前我手里非大型耳放中,性能最好的,明顯超越我手上那臺AUNE X1S 2020版(做過對比),它搭配飛利浦SHP9500,或大多數小耳機時,都能給人明顯的源自HIFI素質上的驚艷,此外飛傲調音也不像以往那么“中性”(乏味木訥)了,K5 PRO ESS有著獨屬于飛傲的清冽與靜謐,所以大多數時候它的樂感也都挺棒。
但,也要知道它畢竟定位沒有很高,音色上的高級感并不明顯,我覺得這些可能要在K9上面才能體驗到。
SIVGA SV021:
圈內凡聽過它的,都會感嘆它的高聲價比與高商品完成度。SV021把頭戴耳機的幾個關鍵細節,做的很到位,它重新定義了2022年一千元級頭戴封閉式HIFI耳機的標準。
1、佩戴:和這個價位段的標桿索尼MDR-1AM2處于同一水準,不論是否戴眼鏡,都有柔和服帖穩固的效果,可長時間使用。
2、隔音:開放式耳機基本沒法在第二人在場的情況下盡情聽,但封閉式就可以,不過,即便封閉式也不是每一款都能封的嚴嚴實實,而SV021卻能在中等音量下,讓外界聽不到你在聽什么。從隔音的角度來說,這已經是錄音室監聽的水平了。
3、對封閉式調音的突破:封閉式頭戴耳機容易出現高頻不自然,不夠亮,容易悶的問題,但SV021卻不然,它柔和華美的高音會很抓耳,且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飛利浦X2HR(開放式),在整體體積更小,還是封閉式的設計前提下,能實現對更大型頭戴耳機高音的超越,這很難。
4、三頻均衡,且人聲還很潤澤,有厚度和動態支撐,這區別于鐵三角MSR7B和索尼MDR-1AM2的單薄與干澀。
5、相對目前絕大多數平板頭戴耳機,SV021要好伺候的多,兩三百的小尾巴即可推好,甚至是蘋果手機(搭配原裝轉接線)也可直推到和手機配塞(小耳塞)相當的程度。
6、優秀的THD:<0.05%(1kHz、94dB),匹敵監聽器的指標,帶來更為純澈的聲底。
SIVGA SV023(SV021的進階版,胡桃木):
外形不像SV021那么亮麗,而是回歸SIVGA習慣的“古板”,好在做工和細節設計仍精湛,配件的品味也是業界翹楚。標配4.4插頭和4.4轉接3.5插頭。
阻抗相比易推的SV021驟增至300歐,靈敏度和常規的手機配塞倒是差不多,即大約105dB。
實際體驗,接啥都能出好聲,不空洞,不干澀,無刺激,舒適柔滑高密度,但它確實不好推,大多數小尾巴(除山靈UA5這種千元級)推它都存在底氣和亮度不夠的情況,甚至是飛傲M11 PLUS也沒法推出滿意效果。
不過,便攜設備中,在我手里的,山靈M7可謂最好,但終極理想搭配或許還是專業耳放,比如飛傲K5 PRO ESS(1200元)或是更貴的萬元級曠世CMA12。
SV023沒有山洞音,和SV021一樣是飽滿的,但SV021的高頻相對更刻意一點,你也可以視作更華麗。至于SV023,它的高頻密度和營造的空間會更強烈,這也是它在硬素質層面對SV021的音響性超越。
和SV021一樣,SV023也是HIFI音樂耳機,它們都是在盡量平衡的調音基礎上,做盡量潤澤的樂感,這與純分析聲音的監聽耳機有本質區別。
如果你追求耐聽,柔潤,且希望聲場盡量大,結像盡量清晰,那SV023會是比SV021還要好的選擇,但前提是你有個還不錯的小型臺式耳放(千元級就行),另外,由于它和HD800、SA5000之類的耳機一樣,都是開放式,漏音是一定的,所以需要你考慮下周圍環境再做消費選擇。
總之,這是SIVGA目前在售的準發燒耳機,和以往的SV004\005\007\021\009\007\008\006全都不同,我最感動的地方是,它在4.4插頭下的,基于曠世CMA12下的聲音,密度非常大,泛音和混響非常動人,有著首次聽到音響產品的那種新奇和沉醉。
山靈M7:
是我迄今遇到的體驗感最好的HIFI便攜播放器,這個體驗包括匹敵手機的握持舒適度,非常高級的側面曲線紋,小巧卻恰到好處的屏幕,足夠長的續航,較低的發熱度,以及超高的HIFI素質。
簡言之,就是“很小體積,超高音質”,這種驚艷要比BOSE那種“很小體積,很高音質”再強一到兩個檔次。
滿足感……真的是起飛級別。
它把我手里絕大多數入耳式和頭戴式都伺候的服服帖帖,實現了我渴望的“韻味和素質”的雙絕。
是2022年上半年,我遇到的便攜HIFI播放器中的最好產品,且售價6000+,低于預期的7000+。
KINERA FREYA:
是KINERA品牌迄今,設計完成度和調音完成度都達到最高的類定制造型耳機,3000元的外型和1000多元的音質,1000到1400元的價格,它讓高端耳機罕見展現出“有那么點性價比”的意思。
紫金閃光粉的手工繪制讓它的整個腔體顯得分外絢麗!它定義了2020年代炸街利器該有的極致形態。調音層面,實現了這個價位段罕有的超高密度和宏偉中正“結像”,硬朗、飽滿、明晰是它的音色特質。
此外,高靈敏度讓它極易出聲,手機+轉接線或稍微上檔次的解碼耳放線即可實現張力十足的氣勢感
山靈MG600:
MG600是山靈傾盡心思打造的高端動圈耳機,有著濃厚的對該項技術的聲音情懷。
開箱的整個過程很愉悅,耳機和線材做得很是奢華,初視即“驚艷”。
MG600小巧的方中帶圓穩定木外殼浸潤著藍色的水紋油彩,厚實精致的8股18芯古河單晶銅線令人心神滿足。
配備平衡和單端插頭,插頭的整體細節設計是全新的,挺有新意,另附送各種調音耳套,以滿足發燒友對不同音色的喜好。
聲音密度很大,動態強,略暗,較自然和平滑,無干澀,不冷硬,稍顯緊繃。
其對信息量的整合有著相對千元級動圈耳機的跨越式提升,在平衡插頭下,聲場和通透性表現相當好。
相對大多高端動圈耳機,它的特色是:“較大聲場”下的“濃郁中音和低音”,音樂味好。
山靈ME800:
ME800是山靈超1000元的入耳式耳機中,給我好感最大的,可以說從拆箱開始就不斷令我贊嘆了。它那配件,腔體外觀和線材質感都無不透著尊貴感。
音質方面,它不止提供了多種音色(通過豐富的耳套和電子開關調音),而且還有著相對多款3000到5000元競品耳機更高的“完成度”。用人話說,就是聽啥都帶勁,都很美,它會很快讓你被音樂包裹,而不是讓你去想所謂的“解析、動態之類的聲學硬指標”。
山靈在微博上強調了好多年的“韻味”,其實就是告訴我們這牌子“是以“悅耳”為首要目的”,這也是山靈和其他品牌的一個不同之處。
ME800在小耳機范圍內,可以說是音色和硬素質結合最好的之一。于我而言,它是我發稿日綜合性價比最高的高檔國產耳塞。
索尼LinkBuds S:
是目前索尼ANC TWS中,綜合體驗最好的。降噪模式啟動速度快,反應靈敏,對全頻的降噪力度都夠大,甚至似乎比WH-1000XM5還強(中音區)。
樂感比WF-1000XM5好些,雖說沒有脫胎換骨,但聽著確實“更自然”了,拿它聽純器樂演奏,聲音是很穩健的。我認為它非常適合有錢不亂花的學生黨和打工族。
缺陷也有,比如佩戴的穩定感還不太夠,心理層面有隱憂(實際未發生過掉落),充電倉外殼質感不太高級,但還是好于LinkBuds全開放式TWS。
截至2022年6月份,它是我個人最推薦的索尼牌TWS。舒適感佩戴+人性化智能體驗+較高音質+較好音色+很好ANC,不愧對千元級產品定價。
SONY WH-1000XM5:
前四代的1000X在音質上都表現平平,沒有明顯拉開距離,但到了第五代,索尼用30mm直徑的碳纖維復合振膜以及walkman式的調音思路讓它的聲音實現了跨越(開機+有線模式聆聽的前提下),除此之外,佩戴、舒適感、智能體驗、結構設計等細節也都全面再進化和優化。我覺得這是索尼一款很不得了的新品。只是價格還是偏高。
如果能以1800到2000之間的價格成交,它將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
AUNE JASPER-T:
原本想著推薦JASPER,但沒想到發稿日,他們推出了高頻優化版的JASPER-T,這里面的T是英文tiger的首字母,意思是虎年版。T版我沒聽過,但考慮到初版JASPER已經實力非凡(日本HIVI 2021SUMMER BEST BUY),T版理應強推薦。
初版的特點是耐聽,雜食,高級感,潤澤、潛力大,這些特點和JVC FW10000有些許相似,但FW10000人聲中高音區時不時會有“頂腦門”的亮,這種刺激感有時會削弱它的耐聽,所以,如果你不那么“燒”,想讓“高級感”與“耐聽”得以兼具,那JASPER在高端動圈耳塞里還是更值得選購。
當大多數國產HIFI耳機都在追求犀利和勁道時,像AUNE JASPER這樣的以內斂和潤澤為首要目標的“聽感”型耳機倒顯得稀缺了。
它能讓人沉靜。而靜下來,才能獲得更多。至于這次的T版,既新增耳套,又優化高頻,按說聽感也會更為華美,流暢。
B&W PX5:
主動降噪水平與索尼初代MDR-1000X大致一個水平,但被動降噪實力要好于多數頭戴耳機,也就是不開主動降噪,也有很好的對外界人聲和中高音的削弱能力。綜上,我覺得它在降噪這塊兒,挺像WF-1000XM4與MDR-1000X的混合體。
外形設計比PX7(旗艦)要更符合我本人審美,主要是側面的碳纖維支架不會像PX7那么突兀,PX7那種向外拐的形態,會拉低出門的自信……
當然PX5也不算完美,只不過它更接近常規頭戴耳機形態。
PX5有佩戴感應,只要開機,不論無線聽,還是有線聽,都可以體驗這個效果,這會很省電、省心。它在中等音量下的續航為25小時,此外還有目前罕見的充15分鐘,5小時使用的超高效率。
聲音方面,支持aptx-adaptive,相對不少類似的無線頭戴耳機,它的密度感、動態會再強一些,另外,它有著很潤澤,飽滿的人聲,以及相對濃郁、流行的調音。
比起PX7,它會更好的渲染出情緒感染力,會很好聽。而PX7則比較容易“空”,相對更適合表現純樂器的分離度。總體上,PX5雜食,比較偏流行,富有人情味,PX7比較受音樂類型的限制,相對松散,但有更好的空間感。
如果你手頭預算有限,對ANC有較高期許,有一定的品牌情節,經常聆聽泛流行樂,且還希望用USB模式聽電腦或手機內的HIRES音樂,那PX5會是1000元內超值的頭戴藍牙耳機。
按說它的競品是索尼WH-H910N,不過,H910N的機身用料不如PX5,送的收納包也不如PX5的逼格高,加之在USB線接駁電腦時,無法像PX5那樣以激活內置聲卡的形式聆聽24bit/96kHz高碼率音樂。H910N只能將USB線用于充電。所以,總體上,在國際品牌中,B&W PX5的綜合優勢還略勝索尼WH-H910N一籌。
日本TAGO STUDIO T3-01:
接近6萬日元的價格,合人民幣大約4000不到的樣子。日本高崎市群馬縣制造。有多次VGP授獎記錄!定位錄音室監聽,但實際也很適合音樂欣賞,因為它的設計初衷是為了追求“終極的自然”,因此沒有過于尖銳的中高音,也沒有過于清冷、干硬的音色。
T3-01是個設計非常精致,非常有日系質感的頭戴耳機,佩戴比較舒適,即便你戴眼鏡也無妨。事實上,它巧妙的提供了“兩種”佩戴方式,其一是傳統的直接佩戴,其二是卸下“頂梁頭帶”,只用金屬箍掛腦袋。若只用金屬箍佩戴,它會提供比常規頭戴耳機多不少的“清涼”感,這一設計,在我看來實在巧妙。
音質上,它溫和,穩健,低音好,較犀利,三頻飽滿,中頻樂感較濃,有良好的有包圍感的聲場,這些都是它的特點。在3000到4000元間,我認為它的音質、外觀、細節設計和品牌魅力都不得了,在高檔耳機中,也算是性價比機型。此外,它也是目前較罕見的適合音樂欣賞,且有高級感的監聽耳機。值得入手!
當然,它也很值得喜歡日本制造的耳機玩家重點留意!